來源:行長高參
作者:張紫瑜
手握互聯網銀行的“尊貴身份”,凈利潤卻同比暴跌80%,新上任的平安老將能否帶領億聯銀行走出業績陰霾?來源:行長助手
三季度凈利潤暴跌八成,美團合作持續降溫
在全國19家民營銀行里,吉林億聯銀行(以下簡稱“億聯銀行”)始終是備受矚目的一家。根據最新一期業績報告顯示,雖然在第三季度該行總資產得到大幅增長,使其重新站回了500億規模的臺階,達到542.6億元,但其營收和凈利指標卻不盡如人意。
三季度,億聯銀行營業收入為8.93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11.77%;凈利潤為0.14億元,同比減少80.56%。哪里出問題了?
作為東北首家民營銀行,億聯銀行于2017年由中發金控、吉林三快科技(美團)等7家民營企業在長春發起成立,也是四家獲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線上存貸款業務的互聯網銀行之一。
跟傳統銀行比,互聯網銀行依托線上拓客,主要服務于小微企業和個人,并且主要是與助貸機構合作,進行小額信用貸放款。然而,相比另外三家互聯網銀行:微眾、網商、新網,億聯銀行的發展明顯落后。
作為“榜首”,騰訊系的微眾銀行資產規模早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,即將接近6000億元。而阿里旗下的網商銀行也緊追其后,目前超4800億元。有小米“撐腰”的新網銀行,也在2023年突破了1000億。相比之下,背靠美團的億聯銀行則出現一定的差距。
即便是擁有二股東美團的強大背景,但從財報來看,億聯銀行和美團的合作越來越少。業績報告顯示,今年三季度,億聯銀行與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12 筆重大關聯交易,共支付平臺服務費2491萬元。而這一數字,在2021年至2023年同期,分別達到4.88億元、2.05億元、8552.98萬元,可見雙方的合作呈現逐年減少趨勢。
新行長系信用卡業務背景,主營業務個貸承壓
凈利潤遭遇“滑鐵盧”之外,三季度內,億聯銀行還正式官宣了新行長蔣永軍。
蔣永軍是平安銀行老將。公開報道顯示,蔣永軍曾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復旦大學,研究生學歷,畢業后入職平深圳發展銀行(現平安銀行),歷任該行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、紀委書記、副總裁等職務,擔任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已有十余年。
這是億聯銀行成立7年后的第四次“換帥”,回顧其前三位行長,可以發現億聯銀行對擁有“信用卡中心”的履歷背景情有獨鐘——首任行長為光大銀行原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,但其任職不到一年后因個人原因辭職。2018年5月,哈爾濱銀行原行長張其廣接任億聯銀行行長一職,2021年8月因個人身體原因辭職,他是目前億聯銀行唯一不是信用卡業務背景的行長。2021年8月,億聯銀行聘任王玉海為該行行長。王玉海曾任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首席風險官、總行零售銀行首席風險官兼零售風險管理部總經理(行長助理級),直到今年7月辭任。
事實上,這種“偏愛”和億聯銀行的主營業務有關。該行在業績報告中披露,其擁有兩大消費金融產品“億聯易貸”和“億貸”,其中以“億聯易貸”產品穩定資產基本盤和收益,以“億貸”產品發力自營品牌和業務能力建設。截至今年三季度,億聯銀行線上消費貸款余額208.28億元,2024年累計投放金額超343億元,新增客戶數超209萬戶。
而在企業貸款方面,規模則相比更小。截至今年三季度,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1.89億元,貸款余額戶數5.69萬戶,當年累放貸款額 37.03億元。
需要關注的是,億聯銀行貸款余額從2023年至今成收縮趨勢。2023年全年,其貸款余額為336.02億元,相比上一年度減少38.57億元,其中個人貸款減少31.47億元。進入今年,截止第三季度,貸款余額為297.5億元,其中個人貸款為272.83億元,四季度能否趕上2023年的數據?看上去,新行長肩上的擔子似乎不小。
轉載請注明來自靖江市華力管網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標題:《三季度凈利暴跌八成 新行長能否帶領億聯銀行走出業績陰霾》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